“双碳”愿景下,企业如何化险为“益”?
发表时间:2021-12-29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2020年9月,随着气候变化在全球领袖的议程上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,中国宣布了“2030碳达峰”和“2060碳中和”的愿景。随着低碳型经济持续受到关注,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。


“双碳”政策加快出台,

能源、工业等领域责无旁贷


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,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。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成与败,是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决定因素。随着气候变化在全球领袖的议程中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,中国加快出台“双碳”政策:


2021年10月24日,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,明确了具体减排目标,即“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.5%;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;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%左右”。

2021年10月26日,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》,聚焦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、合理调控油气消费、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、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措施。

2021年12月10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、碳中和,大企业,特别是国有企业,要带头保供稳价,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,加快建设能源强国。


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经济体,企业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关键主体。中国近90%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能源体系,因而,相关企业的碳中和政策与低碳型经济转型路径至关重要。


低碳转型行动指南


在“2030碳达峰”“2060碳中和”的国家大战略下,企业如何积极采取减碳行动,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快速完成低碳转型,从而化险为“益”?CIC灼识咨询总结了以下四点行动路径:


图片


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,也是关键清洁能源技术产品的最大制造国。企业应发展以风能、太阳能、水能、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,并加大碳捕集等“负排放”技术的研究,实现“核心减排”,而不是通过禁用化石能源等举措降低企业产量,使得减排与企业发展背道而驰。


图片


企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当不仅仅停留于报告层面,而要走向日常生产管理,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,统一规划,由上往下的传导低碳理念,落实到各部门、各环节、各产品上,并拉长产业链条精细化管理,将供应链上下游纳入“碳管理”范围,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。


图片


自2020年9月我国公布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以来,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提出了相关的时间表:


2021年4月,宝武钢铁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,2035年力争减碳30%,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。

2021年6月,百度正式公布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。

2021年12月,阿里巴巴正式发布《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》,这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首个碳中和行动报告,其中提出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。

2021年12月,腾讯透露碳中和目标设定,计划将于2030年实现集团层面的全供应链碳中和。


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,公布切实可行的碳中和目标时间表,防止被认为“漂绿”(Green Washing),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。


图片


对上市公司而言,公布碳足迹管理的进展并做好信息披露已基本是硬性要求,但就目前国内企业披露数据的颗粒度而言,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。企业应当参考国际水平,提高碳排放信息披露水平,从而提高企业社会形象,与客户、消费者建立信任,从而获得长期的市场支持。

CIC灼识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,积极推动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,我们将与您一同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动向。


 
上一篇:利益在左,ESG在右?
下一篇:圣诺医药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,CIC灼识咨询担任行业顾问
CIC灼识咨询   Copyright  ©  2021-   CIC灼识咨询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地图 备案号:沪ICP备14026886号
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